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四川日报网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
注册
栏目电话:028-86968616
QQ群:196369046
微博:
@天府问计
首页
论坛
|
天府观察
|
天府话题
|
作者文集
|
媒体发布
|
认证会员
搜索
搜索
热搜:
天府问计
问计文库
问政四川
本版
帖子
用户
天府问计
»
论坛
›
讨论区
›
天府话题
›
[社会]禁止长城刻字,您有哪些建议呢? ...
1
2
3
/ 3 页
返回列表
楼主:
垄上稻花香
[微问计]
[社会]禁止长城刻字,您有哪些建议呢?
[复制链接]
三巴浪子
三巴浪子
当前离线
积分
11289
发表于 2021-3-25 18: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此一游这种古代的传统,今天看来是一种糟粕,古代确是平民百姓一种不会写诗的通俗表达之旅游心情。今天,保护文物已经立法,确实应该全民遵守,珍稀所存不多的宝贝。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味禁止,而是应该给旅游者更多的抒情的表达方式。比如认养景区的树木,现在已经有了,只不过一点昂贵,需要大众的廉价的一些途径。有点地方用祈福的红丝带来写上名字绑在树上,这个也对生态环境和美观有点破坏。
建议,不妨推出签名墙,意见墙,每个人只需要付出几块十块钱就可以在上面题字,表达意见,然后作为景区的文物一页一页地保存起来,一方面留下宝贵的建议改进景区工作,另一方面也宣泄了游客的感情,作为景区发展的活态化证据和历史,比刻字的行为还更可能留名景区史,不妨试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爱好作为
爱好作为
当前离线
积分
986
发表于 2021-3-26 09: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禁止在长城上刻字要多措并举。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长城上刻字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二是加大监管力度,不要将文明旅游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文件里,监管人员还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既要当好文明旅游的宣传员又要当好文明旅游的监督员。三是游客自身文明素质要提升。不管是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我们都要慎独、慎行。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我想,游客在长城和景区景点遵规守法、讲文明就是其最起码的道德自律和文明素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楚彧
楚彧
当前离线
积分
1045
发表于 2021-3-26 09: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城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物。作为每一个当代人都有义务保护、并将其完好留传给后人。在长城上刻字“留名”,既手欠、又愚昧、更法盲。
故意在文物上刻字“留名”,实属典型的毁坏文物,是违法行为。对当事者,应该严厉惩处。
缘何刻字留名总是屡禁不止?最主要原因还是违法成本太低。唯有提高违法成本,通过将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并广而告之,让留名变为”臭名远扬“;通过限制其旅游景点禁入,使其不但受罚、更是受限。
只有当到此一游变作无处可游,方能真正让“手欠者”有所敬畏、有所收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ncsqq
ncsqq
当前离线
积分
2701
发表于 2021-3-26 17: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只是有游人在长城刻字屡禁不止,在国内任何旅游景区,都可见游人在文物古迹上留下的字迹。
其实要杜绝此类不良现象,只须两点:一是重处重罚。抓住乱刻乱写者予以拘留并重罚,以戒他人。二是大肆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大肆宣传对乱刻乱写者予以重处重罚的案例,做到广而告之,以儆效尤。
如此,相信乱刻乱写者必将绝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蜀山风
蜀山风
当前离线
积分
4233
发表于 2021-3-26 23: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禁止长城刻字?笔者的建议是: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包括在文物上刻字的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并在文物附近醒目处张贴和播放处罚的具体规定,对违法违规者处以经济的、行政的、乃至刑事的处罚;
二、利用现代的监控技术,对长城文物在内的所用文物进行无死角的24小时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保留真实充分的违法违规证据,及时扣留破坏文物的违法违规者,公开处理其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结果,借以震慑危害文物的违法违规者;
三、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技术,进一步加强对长城等文物的保护。如刻画的即时感应技术,对刚实施刻画的行为及时用语音进行警告;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刻画着进行身份识别和行踪提示,以供文物保护人员控制违规违法者;
四、加强刻画痕迹修复技术的研究,对发现的刻画痕迹及时能实施修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秋风扫落叶
秋风扫落叶
当前离线
积分
381
发表于 2021-3-27 0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要发动广大游客,打一场针对文物古迹刻画行为的“人民战争”,弥补执法力量存在的不足与盲区;另一方面,对于不文明行为多发高发区域,可以配备更多抓拍设备,利用技术手段让刻画行为无处遁形。固定不文明行为的证据,是做好速查的前提和速处的保障。总之,相关部门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作为普通游客定要多了解《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内容,对于不良行为,定要加大处罚力度,《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对够得上刑事处罚的行为,更要严格依法进行惩处,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1
2
3
/ 3 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四川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1-2014 SICHUAN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四川日报网
蜀ICP备11005053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