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四川日报网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
注册
栏目电话:028-86968616
QQ群:196369046
微博:
@天府问计
首页
论坛
|
天府观察
|
天府话题
|
作者文集
|
媒体发布
|
认证会员
搜索
搜索
热搜:
天府问计
问计文库
问政四川
本版
帖子
用户
天府问计
»
论坛
›
讨论区
›
天府话题
›
[教育]92岁班主任还能一口叫出学生名字,你有何感慨?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垄上稻花香
[微点评]
[教育]92岁班主任还能一口叫出学生名字,你有何感慨?
[复制链接]
爱好作为
爱好作为
当前离线
积分
671
发表于 2019-5-20 15: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一口能叫上学生的姓名,说明老师对这些学生记忆深刻。而对于一个92岁高龄魏心益老师来说,能准确叫出50年前自己所带的学生姓名,那可决斗不一般,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之间浓浓的情愿,更让我们看到了老师身上的责任担当。不可否认,学生记住老师姓名容易,老师能记住学生姓名,就没那么容易。如果老师在教育教学上没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就很难在尘封后的50年再能清楚地叫上学生姓名。所以,我们要向这位德高望重的魏老师致敬,同时,也希望在教育界涌现更多有责任担当、有耐心和爱心的人融入到人民教师队伍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自信
自信
当前离线
积分
1812
发表于 2019-5-20 16: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君亲师,最美师生情。老师应该是除了父母,陪伴我们成长的大伙伴。老师教授我们知识,教授我们做人的品德,是我们尊敬的人。师生关系融洽,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看到文中师生和睦,心里挺温暖的。
教学相长、相互尊重,是师生关系的一些原则。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相互尊重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老师爱护学生,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成才。学生成才,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
可亲可敬的老师,遇到尊重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最大的幸福。尊重教育规律,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人格魅力。学生尊师重道,将好的美德传承,给社会以正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j1759
cj1759
当前离线
积分
1052
发表于 2019-5-20 16: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92岁班主任叫出学生名字让人备感温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生师生情。大多数时候老师都是对我们除父母以外影响最大的那个人。师与生之间,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有着亲情般的温暖。老师对待学生,就应该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还要从身体和心理去关心他们,知识可以学,但身心的健康更重要,而身心的健康离不开关怀,注重情感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学生应该像尊重父母一样尊重老师,要在行为举止上有礼貌,发自内心的去爱戴自己的老师。92岁班主任叫出学生名字让人感受到浓浓师生情,愿天下所有师生都能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左崇年
左崇年
当前离线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5-20 16: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跨越50年再“点名”是尊师重教的佳话
92岁的退休老教师魏心益被同学们辛辛苦苦找到, 跨越50年的再“点名”,老师竟然还能一口叫出学生名字,这不是魏心益老师记性好,而是学生们懂得感恩,老师爱学生的用心。这是尊师重教的佳话,这是爱心的见证。正如魏心益的女儿所说,爸爸对自己学生的感情,甚至超过了对子女的感情,尤其这一批“师兄师姐”(魏娟也毕业于原39中),是爸爸风华正茂、事业心最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所教的学生,倾注的心血也最多。
师爱作为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蕴含、作用和意义。爱学生是起码的教育之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无声,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左崇年
左崇年
当前离线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5-20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最伟大最纯洁的爱。人们始终坚信,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书育人的为师者,对学生应比母爱更细腻,比父爱更广博,比情爱更质朴,比其他一切亲情更纯洁,更高尚。正是有师爱的榜样,才有学生懂得感恩回报。为师者的任务和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性灵,打开人们的眼界,点燃人们的智慧,培育人们的心身,使之文明、使之奋发,使之优美。教育需要爱的温暖,就像沙漠需要绿洲,春草之盼甘霖一样。心灵的沟通,离不开感情这一媒介,思想共鸣,也需要用爱去架起桥梁。“为鱼而水,为鸟而林”,才能把“师爱如山”的春晖送到学生的心坎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蜀山风
蜀山风
当前离线
积分
3674
发表于 2019-5-20 16: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92岁班主任、跨越50年再“点名”,还能一口叫出学生名字确是让人惊喜!一是惊喜老人心中装的是学生,二是惊喜老人的超强记忆,三是惊喜老人思维清楚、记忆清晰。
学生难忘师恩是人之常情,老师不忘学生是真情!也表明50年前的师生关系多么融洽、多么纯真。我辈虽早就离开学校、离开课堂,在各个行业打拼,也只当前学校师生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分析原因,多半是钱”成罪魁:为了生存学校要创收,为了增加收入,一些老师把学生当成“唐僧肉”,学业精髓课堂不教补课教。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另外问题,50年前,师生目标高度契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而今天,师生目标是多元,有为完成“义务”而学而教的,有为渴求知识而学而教的,。。。。。。
魏心益老师跨越50年再“点名”,可亲可敬;纯洁师生关系、改进师生关系是当务之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矣赵辉
矣赵辉
当前离线
积分
52
发表于 2019-5-20 16: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跨越50年再“点名”,这分明点出了当代师生纠结的问题——新时代师生之间该如何处好关系?什么样的情才是真正的师生情?跨越50年,92岁的老师还能如数家珍般念出自己学生的名字,时光能让人变老,但却没有冲淡老师对学生的惦念。跨越旧时代,迈向新时代,师生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以前,教师重在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的话就是“真理”,学生必须服从;现在,老师重在引导,教学互动,在课堂上就像是合作伙伴,难免会产生矛盾和隔阂。但无论时代怎么变,教学形式如何改,但教师始终是学生的“启明灯”,没有教师的点拨造化,学生就不可能健康茁壮成长。为此,全社会应该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精神,引领学生懂得感恩。同时,教师也应保持园丁本色,用爱心浇灌“花朵”,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师生共同努力,让师生关系回归本位,才是大道之所向。期待“50年的点名”暖心瞬间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孤灯下亮
孤灯下亮
当前离线
积分
294
发表于 2019-5-20 17: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的珍藏的师生关系
92岁班主任还能一口叫出学生名字,有记忆力的因素在,但却不是一个记忆力的概念,背后是一种爱之深的师生感情在支撑着。
近些年来,师生关系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听到更多的是感叹。原来家里有学生,经常听到对老师、学校的牢骚;现在家中有老师,经常诉说对学生的不解和怪诞之感。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恐怕做过学生的人,各自经历感受也不一样。老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多半强调的是尊师情结。
社会风气的滑坡,校园里亦不可能独善其身。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实际上是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向学生及家长索取好处。无论传统节日,还是教师节,学生争相向老师表示“心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一位子女当教师的熟人曾私下向笔者的透露,每年学生送的购物卡用不完。有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因难以摆平,只好班干部一月一换届,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当官”愿望。如果都不去送,也就扯平了。人人都想从中讨个巧,不仅使风气越来越坏,也污染了学生的心灵。可见一只巴掌拍不响。
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望很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师德师风的满意度并非理想,落差甚大。媒体曾报道上海“学生为老师打伞”引发舆论之争,按传统之礼,学生给老师打伞,本属敬师之举,丝毫不该存异议,但上海“学生为老师打伞”引发社会各方激烈争执,实属一种社会情绪积累的借机发泄。
农耕经济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怕是已失去土壤,难以得到普遍认可。市场经济的作用无处不在,重构人际关系乃客观使然,当然也包括师生关系。
魏心益老师的时代,值得永远珍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ZXF
ZXF
当前离线
积分
724
发表于 2019-5-20 17: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跨越50年点名点赞
92岁的老师跨越50年依然能够站在讲台上点名其学生。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由得为这跨越50年的点名点赞。真幸福,真羡慕!
这就是深厚的师生之情。这让人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自己的恩师们。从小学到大学,遇到过恩师,恩重如山。当然也遇到过不负责任的老师,差点毁掉自己的老师。但是,当年负责任的老师总是大多数的。可惜当年不识愁滋味,现在想想许多事情是那样的荒唐,那样的幼稚,但是,幸亏关键时候都有老师指点迷津。老师之恩令人至今想起依然热流滚滚。大多数青年学生都是一个可以塑造的好材料,就看你负不负责,认不认真,是不是真正把学生当学生了。我们现今还能够想起自己的恩师,是恩师们认真负责地批评教育我们,是恩师们在我们感觉无助的时候在我们身后支撑着我们,是恩师们在我们需要安慰的时候撑起了我们的奋发向上的勇气。一句话,一个批语,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片真心,都能够让学生改变命运。这其中却注入了老师多少心血啊!师生之情情同父子,情同母子,才有这种念念不忘的恩情常在。
时常对于那些打伤学生的老师和伤害老师的学生感到困惑。现今的师生关系为什么如此不堪?如此师生关系怎么会有这种50年后还有的点名呢?值得我们社会进行思考,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剪烛西窗
剪烛西窗
当前离线
积分
1646
发表于 2019-5-20 18: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用情育人的好老师
“同学们,安静一下,我要点名了。”5月18日上午11点,92岁的原39中(现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魏心益再次翻开点名册,“吕秀珍,到;赖久珍,到……”“台下”坐的,是一群头发斑白的学生,时间仿佛回到了50年前的课堂上。今年,是原成都市第39中学69级1班学生入学50周年,他们邀请已经92岁高龄的班主任魏心益“再给学生上堂课”,才有了这跨越50年的“点名”。
从魏老师50年后再次翻开点名册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魏老师一直把这个班的点名册留在身边,由此可见他对这个班的学生是从心里珍视的。而这个班的学生们在50年后还记得他们的恩师,也让人感动。当老师真心爱护学生时,学生会一生感念老师的恩情。在人的一生中,能遇上一个良师,可以说是一个人的造化。人与人相遇是缘,如何经营好相互之间的缘,就需要双方都付出真心真情。
魏老师是一个用心用情育人,悔人不倦、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的好老师。师恩难忘,真情难忘!这样的师生情谊让人感动,也值得现在的人效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四川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1-2014 SICHUAN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四川日报网
蜀ICP备11005053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