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四川日报网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
注册
栏目电话:028-86968616
QQ群:196369046
微博:
@天府问计
首页
论坛
|
天府观察
|
天府话题
|
作者文集
|
媒体发布
|
认证会员
搜索
搜索
热搜:
天府问计
问计文库
问政四川
本版
帖子
用户
天府问计
»
论坛
›
讨论区
›
天府话题
›
[文教]假如父母曾经对您伤害过,您会记恨吗?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垄上稻花香
[微点评]
[文教]假如父母曾经对您伤害过,您会记恨吗?
[复制链接]
袁维露
袁维露
当前离线
积分
5655
发表于 2018-2-2 11: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父母曾经对您伤害过,您会记恨吗? 我会一瞬间记恨,但是内心不会真正的去记恨,生育之难,养育之苦。因此对于任何事情,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分析父母当年的过失,细加体验,也许就会释然于怀。自己的骨肉之躯来源于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成就了自己的生命,仅仅是为了这一点原因,就应该感激他们。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我们也要尽心尽力关注好他们的身体健康,让他们很好的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为人父母必须自重,给孩子做好榜样,在他们心中树立良好形象,让孩子的成长少一些烦恼,给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秋枫
秋枫
当前离线
积分
753
发表于 2018-2-2 12:0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下之大,无奇不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时间的变化,人性也发生着转变。百善孝为先。父母生养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并用无私的爱哺育儿女们长大,就是恩。他们教育孩子的某些方面虽有些方式欠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总是为孩子好。除了有精神障碍的父母,他们永远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生活的艰辛,压力,不顺,孩子的叛逆,偶尔让父母们家暴惩罚,但他内心永远是爱孩子的。从哇哇坠地,缺了父母的爱,你能长大成人吗?那个北大的留美硕士,其实就是个钻牛角尖的人,他那样数落自己的父母,拉黑父母,还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真的是不可理喻。父母某些方面做错了,可以沟通交流,但不能记恨,父母的养育之恩绝不忘怀。有时候,这种文化人还不如残疾孝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蓉城果园
蓉城果园
当前离线
积分
938
发表于 2018-2-2 12: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父母曾经对您伤害过,您会记恨吗?我的回答是,绝对不会记恨。
小时候常常因为不懂事,不顺从父母而被以打骂的方式受到教育和惩戒,的确产生过记恨,但随着父母更多时间里的疼爱和关怀,很快就忘掉了。
成人后,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利益上,也会有一些偏向或处理不尽公平之处,心里虽然不舒服,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互相体谅一下也就过去了。
结婚生子后,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处理上常常也有一些分歧,有时候也闹的不愉快,但是,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我们好,具体方法见解不同非常正常。合理就采纳,不好的就表明观点,举例说明,别呛别怨。
自己的孩子成长长大,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自己也经常教导他,他很多时候也烦咱怨咱,但咱全都是为了他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多理解父母吧,听人劝得一半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形而上
形而上
当前离线
积分
593
发表于 2018-2-2 12: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成绩数一数二,高考是四川一地级市的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录取,上了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在美留学青年王猛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式的优秀,并没有提升他的幸福感,反倒以万字长文的方式“控诉”父母对自己的“肆意控制”。
“爱”还是“伤害”,站着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理解。会不会记恨父母的伤害,要看伤害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若是“以爱之名”的无心之失,子女耿耿于怀,甚至以牙还牙,完全没有必要。只要不是摧残虐待等恶行,父母只是说了一些过头话,也没必要过于在意,记恨在心。父母子女毕竟有着无法替代的血缘亲情,血浓于水,爱高于天,应该学会放下,解开心结,摒弃前嫌,从此两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昭昭小兵
昭昭小兵
当前离线
积分
5231
发表于 2018-2-2 12: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昭昭小兵 于 2018-2-2 12:51 编辑
[微点评] [文教]假如父母曾经对您伤害过,您会记恨吗?
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外面都是备受重视的人才,相信一些211、985甚至是普通院校出身的学生都不禁要望其项背。但出身名校的王猛却认为父母的过度保护让自己不能建立信心,固然父母的教育方式肯定有不妥的地方,但也不能完全将自己的性格缺陷让父母来买单,毕竟父母是因为爱他才这么做的,哪怕再让自己不能长大,也应该用“长大了”的思维去体谅父母,也毕竟父母不是超人,不是教育家,不可能要求每个父母都用一套最适合自家子女成长的科学教育方法,而且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农村家庭,他们的子女也想要父母能给他们这种疼爱,他们也并不会因为一辈子父母不能提供这种过度保护而“拉黑”父母,甚至是书写万字书来责备父母。与其埋怨父母二十多年对自己过分保护,不如反思下二十多年自己又是不是习以为常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思下自己对这种过度保护是不是过度依赖,我相信,如果一个懂事的孩子,觉得父母给的爱让他们无法成长,进而拒绝父母的保护出去自己打拼闯荡出一片天地,父母也一定会理解,也一定会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爱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爱能让人感到家的温暖,让人活得更加有力量,但过度的爱则是慢性毒药,当彼此发现的时候,人早已病入“溺爱”的膏肓。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昭昭小兵
昭昭小兵
当前离线
积分
5231
发表于 2018-2-2 12: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昭昭小兵 于 2018-2-2 12:53 编辑
[微点评] [文教]假如父母曾经对您伤害过,您会记恨吗?
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外面都是备受重视的人才,相信一些211、985甚至是普通院校出身的学生都不禁要望其项背。但出身名校的王猛却认为父母的过度保护让自己不能建立信心,固然父母的教育方式肯定有不妥的地方,但也不能完全将自己的性格缺陷让父母来买单,毕竟父母是因为爱他才这么做的,哪怕再让自己不能长大,也应该用“长大了”的思维去体谅父母,也毕竟父母不是超人,不是教育家,不可能要求每个父母都用一套最适合自家子女成长的科学教育方法,而且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农村家庭,他们的子女也想要父母能给他们这种疼爱,他们也并不会因为一辈子父母不能提供这种过度保护而“拉黑”父母,甚至是书写万字书来责备父母。与其埋怨父母二十多年对自己过分保护,不如反思下二十多年自己又是不是习以为常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思下自己对这种过度保护是不是过度依赖,我相信,如果一个懂事的孩子,觉得父母给的爱让他们无法成长,进而拒绝父母的保护出去自己打拼闯荡出一片天地,父母也一定会理解,也一定会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爱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爱能让人感到家的温暖,让人活得更加有力量,但过度的爱则是慢性毒药,当彼此发现的时候,人早已病入“溺爱”的膏肓。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张维
张维
当前离线
积分
384
发表于 2018-2-2 13: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女与父母反目为仇的事例确实有,但,子女与父母之间断绝关系上,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看。也许,为人子女在小时受过父母伤害。比如:将孩子丢弃,后又找回。父母非但没有丝毫的愧疚感,反而还一同往日对遗弃的孩子冷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能指望孩子感恩与回报吗?不可否认,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但,要知道,还有一种伤害是,“心灰意冷”。假如一个人伤心伤到极点时,恐怕也就无法挽回了。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父母,我们只要不恨到痛彻心扉程度,还应该维持血浓于水的亲情吧!毕竟,人的一生经不住来几幌哦!珍惜当下,珍惜亲情,以和为贵,才能做到家和万事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添福程度
添福程度
当前离线
积分
1317
发表于 2018-2-2 14: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存感恩,没有记恨》
关于是否记恨父母曾经的伤害,回忆几十年人生历程,应该说或多或少受到过皮肉和精神上上的伤害,但是要感恩、不能恨、不要恨、不愿恨。
要感恩。父母生育养育了咱,宁愿苦自己也要从精神和物质上努力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能够走正道、有出息和健康成长。
不能恨。也许父母骂过咱、打过咱,但那是方式选择不当或气头上不够理智;也许父母对自己有过不公,但一定是顾此失彼、左右为难,不是存心所为。
不要恨。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不是情急之下,或情绪所致,或受到刺激……等原因,会故意伤害我们吗?
不愿恨。无论父母给自己心灵或肉体有过什么伤害,都是情非所愿,关键看出发点,何必去记恨呢?记恨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感恩遇见,悦纳心态;善良为本,亲情常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自信
自信
当前离线
积分
1318
发表于 2018-2-2 14: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是无法选择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或者是家庭教育也是难以选择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封闭自己来怨恨父母其实又何尝不是惩罚自己。曾经是孩子的我,现在已为人父。身份的转变让我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其实教育没有好坏,面对一些不适应,孩子和父母应该是多交流,彼此多理解。成年后的自己应该理性决定自己的事情,同时要照顾好父母的情绪,相互提个醒也可以嘛,还是应该多从自身上多找问题,理解包容父母的不对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刚柔
刚柔
当前离线
积分
707
发表于 2018-2-2 15:1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恨 在 嘴上,了 于 心 里
如果我的父母曾经伤害过我,我会采取两种方式。
恨在嘴上。我们会在父母面前,随时提起过去的事,让他们对过去的事,冷静的分析,认识自己的不对。
了于心里。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当时对子女的伤害,可能出于无意,更多是出于爱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爱会伤及到孩子,作为子女,应该理解,他们对我们的伤害,往往出自于爱。
因此,对曾经伤过我们的父母,可以有恨,应该局现于嘴上,千万不要记恨于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四川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1-2014 SICHUAN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四川日报网
蜀ICP备11005053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