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2018sf 于 2018-4-4 16:55 编辑
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封信,收费100元,这样的代客祭祀方式你能接受吗?近日重庆有陵园推出了这样的“基础套餐”。 生者不忘宗,千里奔上坟。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先祖墓前,除杂草、扫墓台,点香烛、烧纸钱、敬水果、献素淡鲜花,缅怀先祖开拓奋进,追思其养育之恩,传承着中华民族孝敬之美德。 经济发展,时代进步,拓展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不少人尤其是农村青壮年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存、求发展;虽清明属法定假日,暂且不说是否享受到这法定休息,高昂的路费与“一票难求”,就让许多人对“回家祭祀”,望而却步。 为解“祭祀之忧”,重庆有陵园推出的“代客祭祀”,有效缓解了外出者的“祭祀之忧”,让其在万水千山之遥,也能对先祖述衷肠,表哀思,敬孝道;不料,此举却遭到不少人置疑,认为“亵渎先灵”,沾染上了“铜臭味”。 祭祀祖先,是一件庄重的事,需要情真意浓,来不得半点马虎,让人代为“祭祀”,从情感上让众多人难以接受,不是不能理解;然而,“代客祭祀”并非就没了“真情实意”,所念之文,出自于自已所写,难道表达的不是自已真实哀思? 净手、放乐、献果盘、读信,还将录成视频,供检验;其庄重程度不亚于自已亲临祭祀;如果先祖在天有灵,也许更能接受此“专业性”之祭祀;再者,“代客祭祀”,其本身就传导着一种环保、节约之文明风气,紧扣着社会发展脉搏。 其实,清明祭祀,本是一传统仪式,展示的是中华传统孝道,需要的是对自已父母亲生前的赡养、关心,并非是其长眠后的如何;每到清明倍“思亲”,不过表达着生者思念之情,从科学角度,对逝者已无多少实际意义。 社会发展,传统孝道,本身就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在赡养年迈父母方面,传统观念要求“父母在不远游”,要子女端茶递水、伺侯于身边;现实中,因各种原因,诸多为人子为人女者,或为父母请保姆,照顾其饮食起居,或出资将其送到“敬老院”,让其安度晚年。 类似现象,早已悄然流行于民间,也得到了愈来愈多人的认可;社会发展,带来的不仅有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与之相伴而生的观念更新,“代客祭祀”展示的无疑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观念。 对新观念理性态度应当是立足长远,立足发展,多给些理解与包容,而不是一味指责,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代客祭祀”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经济实惠、环保,与传统并不相背,利于传统美德之传承。 “代客祭祀”从侧面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满足了社会之需求,彰显着社会文明进步之风尚;因此,“代客祭祀”,有何不可呢?(文/尚凡)
|